赋能产业加速 中国数字经济潜能亟待全面释放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数实融合深度持续推进,并作为培育壮大的新动能、新优势,和加快经济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对于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巩天啸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浪潮智能生产总经理助理魏红表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要素化、资源化◆◆★、资产化对推动数实融合至关重要,要以数据要素为驱动,推进生产智能化,重点挖掘数据在离散制造和流程制造中的业务价值,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未来,需要不断深化工业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模型★■◆、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研发应用◆◆★■◆★,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和数据驱动★★,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实融合,最终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王珊珊)
一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入规模化推进阶段,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步伐加快★◆■◆◆。从发展环节看★★■★◆,企业数字化改造正从生产辅助环节的信息化向核心制造环节◆■★◆■■、全链条的数字化、智能化拓展;从发展范围看,数字化转型不只是少数试点示范案例,它将成为大部分企业,包括中小企业的必修课;从行业看◆★■★,数字化转型将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激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整体促进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当前■◆◆◆,推进数实深度融合,必须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普及应用■◆■◆★,全面释放数字化对工业的放大、叠加和倍增潜力,助力工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强化数据、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研究制定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制度■◆★★,建设可信工业数据空间■■★★◆,促进数据开放利用、共享流通★◆■。充分发挥好各类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再贷款★★◆■、技术改造等政策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培养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复合型人才。
对于数实融合过程中,屠嘉顺也发现一些行业挑战,一是,工业数据的收集与网络互连问题★★■◆,没有大量的工业数据就无法进行大数据分析,没有实时控制就无法实现AI端到端自动化控制。目前,我国工业制造企业的设备联网率大约为29%,许多生产要素尚未联网★■◆★■。现有的工业网络在增加数据采集功能时面临难度大、周期长的问题,这会对正常生产造成较大影响★◆◆;二是■◆◆◆★,工业企业常常存在多个新旧IT系统并存,如何实现系统和数据的整合,持续部署新的智能化创新应用■◆■?智能化应用涉及5G、AI、大数据等多种技术的融合◆★,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因此,需要一个智能化平台,通过模块化的软件组合,降低开发难度,支持快速定制■★■。
其二,通过融合催生了新模式、新业态。数字技术加速线上与线下融合、服务与制造融合,驱动制造业在模式和业态上不断创新,如直播带货■★、在线诊疗★■★、远程办公以及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
另外,■■◆■“智改数转”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但大量企业对“智改数转”的认识不足■◆★,缺乏清晰的战略目标和整体规划。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则是运用数字技术赋能生产要素,形成数字生产力★■◆★★,通过创新引领■■,实现数实融合,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
■★“线”上,龙头企业、平台型企业积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改造,逐步实现厂内订单、采购■★◆★、生产等多环节集成优化,打造深入核心制造环节的社会化生产供应网络体系★◆◆■,实现跨地域、跨行业的资源配置优化。如某轨道交通龙头企业实现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管理系统(MES、APS等)集成打通,实现供应链企业数据的集成共享。又如某汽车行业整车企业搭建供应链孪生平台■■★◆,实现全球31个工厂实时一体化排产调度◆◆■■■◆。再如某工程机械龙头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设备数量超过45万台◆◆■★★,连接设备种类超过1000种,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
“我们通过调研发现,现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尤其是中小企业仍然存在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同时★■,数字技术和产品供给不足■★★■■★、工业数据价值未充分释放和资金人才保障不够等方面也有待完善。”巩天啸直言,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和地方积极出台相关政策◆◆■■★◆,系统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完善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基础性制度,加大数实融合推进力度。
“点■◆◆★★”上,企业推进装备、软件、工艺和制造系统升级★■◆,基于数据驱动开展订单、采购、生产■◆★■■★、交付、服务的全流程业务协同■★■★◆◆、实时分析和智能优化◆■◆★,全面提升制造效率。如大飞机★■■■★、新能源汽车、高速动车组等领域示范工厂研制周期平均缩短近30%,生产效率提升约30%。又如钢铁、建材★■★★、民爆等领域示范工厂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碳排放减少约12%■★★◆,企业用工减少,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
二是数据要素价值持续释放,将成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比较★★◆,数据要素具有高流动性、低成本复制、在更大范围内呈现报酬递增等特点◆◆★★,对制造业发展起到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数据在制造业各环节的不断丰富和应用,将改变原有要素配置■◆,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升级价值创造模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具体来看,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式研发设计,极大拓展了材料、药物、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基于“供应链网络+生产网络”的新型组织模式显著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韧性安全★◆■◆。
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5+2★■”顶级节点稳定运行,服务企业超40万家◆★★■■,正在实体经济各领域深化应用,加快实现全产业链、供应链、各行业的贯通发展。
“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体经济特别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所在。
“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数字技术的升级换代,进一步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这个过程中企业应重点关注四个方面★■■■◆:一是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数字化能力;二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业务数字化是主战场;三是数字平台底座是数字化转型的”新基建◆◆★“;四是数据驱动,智能加速,大模型热潮加速智能化升级。”魏代森建议。
中兴通讯技术发言人★■◆★■、战略生态首席专家屠嘉顺表示,当前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要围绕★★◆“用得广★◆■★★★、用得好、用得起”三个特点发力。数字化转型不应仅仅为了数字化而进行,而应以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为目标,寻找价值突破口◆■★◆■■,将“N”种价值场景作为抓手和突破口■■◆◆,围绕“降本、提效、增质★★◆■★★”的目标,重点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只有在每个创新应用都能带来实际效益时,数智化转型才能持续推进。在选定价值场景后,可以采取“以终为始■★■■”的思维模式,将智能工厂视为一个智慧体,提升人的相应能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三是制造业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将更加丰富,带动制造业创新加速。以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已经日益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竞争的焦点所在■■。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与制造业各类场景深度融合,面向垂直场景的行业大模型逐步涌现,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将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加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产生,也加快了制造业发展速度和变革深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为中国量大面广的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探索出有效路径;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应用数字技术强化产业链协作效率和韧性,为优势地位的巩固提升提供支撑;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大量应用数字技术提升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效率,进一步加快了产业发展壮大的速度。“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典型成效反映在点、线;各个层面■★◆■。”巩天啸分析说。
“面”上,立足区域产业基础,一些地区、集群和产业园区积极推动区域内企业数字化改造■◆★■★,优化升级基础设施、强化公共服务保障◆■,畅通区域内数据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提升数字化水平。如某高新区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细分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产业大脑”,建设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等基础设施■◆◆★,对规上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诊断和服务,推进企业上云★■,培育云上标杆企业,推进园区、产业集群内产业优化升级★★■。
二是大力发展数字技术核心产业◆★★■。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布局★★■■。聚焦集成电路★■★◆、工业软件★◆◆★◆★、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补短板■★、锻长板■★★、树新板◆★◆■■。
■★■■◆★“经过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发展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数字经济进入加速发展周期,规模由2012年的11.2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3.9万亿元■■◆■,11年间规模增长了3.8倍。其中,数字经济规模由10万亿元增长至30万亿元用了约6年时间★★★■;由30万亿元增长至50万亿元,仅用了约4年时间★◆。2023年,在党中央一系列政策利好刺激下,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扩张稳步推进,较上年增长3.7万亿元★◆■■■★,增幅步入相对稳定区间■◆★◆★■。”中国信通院两化所副所长巩天啸在接受中国工业专访时表示。
一是加速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的规模化普及应用。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智能制造工程,探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长效机制。加快培育一批既懂制造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为重点行业提供专业化服务,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成本低、运营易、见效快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三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部署5G、算力等信息基础设施,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应用,加快打造高速泛在、智能敏捷■◆◆■、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信息基础设施,为数实融合提供发展基石。
“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已超1◆★■★■.3万个◆★,实现41个国民经济工业大类全覆盖■★。这些基础设施为未来大规模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此★★■◆■,必须“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宇经济深度融合制度”。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这是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此外,数字化还带来企业形态演变■◆,一批深耕制造业、以数字化理念重塑业务流程与经营方式的数字原生企业创新发展,这些企业从诞生时就将数字理念◆★★★◆、文化■★■◆、思维和技术融入到生产经营和价值创造的各环节,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013年至2023年,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实融合◆★◆◆”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截至2023年末★■◆★■■,我国已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电商交易额、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全球第一■■◆★。
其一,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加深★◆★■■。数字化转型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关键路径。当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从试点示范逐步进入深化应用、加速创新的阶段。数字技术与研发、生产、管理、供应链等全环节渗透融合,推动企业提质降本增效,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智能化应用正从生产制造过程走向全价值链系统性优化,如汽车、大飞机等装备行业面向复杂产品快速研制与运维需求,大力推进全生命周期一体化优化。截至2023年底,中国培育了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其三,数实融合基础支撑有力。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广泛、技术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和光纤网络;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居世界前列;移动通信实现从“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的跨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规模化应用效应不断显现★■■。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可以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帮助经营主体优化组织模式,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需要更注重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基于数据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重组,从而产生更大的价值,带来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效率、能耗控制★◆★■◆★、产业链协同等多方面的变革■◆,模式上由传统的资源型◆■、高污染、高能耗转变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浪潮集团副总裁、浪潮通软总经理魏代森表示。
新技术持续催生新场景◆★◆■★、激活新动能■■★★★,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的“三新”经济展现出蓬勃向上的力量◆■★■■。2023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2.4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7■■.73%,比2016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重要着力点★◆■,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加快推进★◆◆★★■,取得积极成效。“根据中国信通院2024年8月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的比重从2012年的3:7发展为2023年的2∶8◆◆★■★,体现出数字经济赋能作用■★★、融合能力进一步发挥。第二产业数字经济规模占行业增加值比重约25%,并且体现出加速渗透的趋势。”巩天啸表示,主要成效有以现■◆: